查看原文
其他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社群管理·精华导览

2016-02-15 笔记侠 笔记侠

关注笔记侠,回复“红包和邮件地址”,有机会抽到课件和音频,拼运气啦!赶快发给团伙一起跨年学习。


秋叶:当群主答应引进机器人的时候,这是一场灾难

秋叶:懂人性才能运营好社群(年销售额400万的背后)

谢晶:看一个社群好不好,首要看什么?

季烨:社群时代,敢于做第一、甘于做之一

私董会第一人何永平: 80%经验成为你向外沟通的障碍

万能的大熊:风口来了,世界碎了,社群来收拾

私董会第一人何永平: 80%经验成为你向外沟通的障碍

苟忠伟:正和岛的企业家社群是怎么做起来的……


秋叶:当群主答应引进机器人的时候,这是一场灾难


秋叶,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畅销书《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的作者, PPT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达人之一


一、真正高质同频互动的单一群分享

 

我认为把社群拉起来的百群在线分享模式,根本不是真正的社群,谁愿意参加没有参与感的节目?你会仅仅因为我是牛人,愿意在一个我不存在的群听半小时语音?这根本不符合互联网逻辑。事实上,现在网上所有玩社群的人,喜欢把规模搞大,不做小群分享,这是中国人做社区运营的劣根性。我要告诉给位的是:群不能讲究数量,质量最重要。如果你能把群运营质量做到一个基本标准,大家也能在基本标准里接受你的服务,认可你的产品,大家就能在群里循环购买,或达到口碑效应。

 

二、没有产品或服务,失去了转化能力,社群的商业价值又何在?

 

想明白这个问题后,自然产生另外一个问题:是不是建几个小群,我们就会有活跃度和回报呢?错,很多人建几个小群,也没有办法保证高质量的输出。

 

很多社群组织者感觉自己很有能量。什么叫能量?说白了,就是粉丝在你的号召之下,愿意购买某种产品(不管这个产品是你的还是别人的)。如果拥有这个能量,社群是有质量的。很多人不明白这点,依然满足于大量建群、引发人分享,价值很低。一个社群的商业价值,不是以规模判断,是以能够形成的商业购买力规模判断。群分享将成为“一阵风”,最核心的是你有没有好产品和好服务。求思想、爱学习的人,建立小群即可共同进步。

 

在《社群营销》里,建议群不要超过40人,如果你真的想进入一个能够帮助你进步、帮助你成长的群,能够有三四十人活跃的尽量带动大家,这已经非常优秀了。如果你听过100场群分享,还在原地踏步,很快会对群分享感到厌倦,觉得没多大用。互联网变化很快,很快又会出现一个新的玩法,大家又跑过去追新的玩法,群分享很快会是“一阵风”。所有的问题都在于:如果你没有好产品和服务作为纽带把大家聚集到一起,拉多少人都只是一个短期行为。

 

我不做社群运营,更愿意到别人的社群里面分享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也希望引起别人的思考,所有愿意思考和愿意学习的人,最终还是关注我的公众号、微博、书、在线课程,关注我能够给大家提供的其它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和我的核心小伙伴不断地产生非常好玩的东西,吸引有意思的人和我们一起形成良性的文化。


秋叶:懂人性才能运营好社群(年销售额400万的背后)

 

一、所有做网络营销的人都会发现:从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社群,一波一波在跑,停不下来。或许社群概念只有一年半的生命周期了。

 

所有做网络营销的人都会发现:一波一波地在跑。我内心的判断:社群概念还有一年半的生命周期,99%的社群都会死,谁能成为1%,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

 

二、用户对你的好奇关注很难保持三个月。于是纷纷导到微信群,然而,你只是拥有那些人而已,却很难使用,这就是社群吗?没有参与感的社群都是耍流氓。

 

一个新粉关注你的微信号,他的好奇心很难保持三个月。怎么样把粉丝变成群呢?现在最流行的方法就是请大咖来分享,而且是免费的。有的社群号称1000个群。凭借这个概念,但是这些群马上进入到一个很痛苦的问题:到底做点什么,让用户成为我产品的用户,让我能挣更多的钱?实际上,很多群现在已经死掉了,已经没有活跃度了。你只是拥有那么多人而已。

 

现在很多社群是在做机器人,我的判断是机器人小助手是社群的毒药。我认为所有的机器人小助手都是不值得投资的,因为这来自简单的判断:每个人都希望有面对面的、一对一的交流。

 

三、通过公众号或社群做网上购买,所有的购买游戏规则是冲动消费、一见钟情式的。他冲动的前三次,没有让他为你花钱,对不起,你很难再有机会了。

 

目前的社群运营有两种思维,第一个是把规模做大;第二个是先做产品,通过产品慢慢找到喜欢产品的人,然后把他们拢在一起,慢慢地形成氛围,圈子再扩大,不断地去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我个人觉得两条路都有可能成功,我个人倾向于先做产品再圈地的道路。网上营销是一见钟情式的,不是日久生情式的,日久了,就不爱了——这才是真相。社群的生命周期往往是三个月,三个月以内我把有可能吸引到的人变成客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我走的路。到底什么是社群?怎样建立一个好社群?我们有媒体、有书、有课、有讲座、有培训、有品牌,运营社群有5个条件: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复制。再者,真爱就打钱,但不要随便打给网友,要打给好的伙伴。

 


1、同好

 

第一要找到共同的爱好,很多人根本没有想清楚,把一群人放在一起到底要干什么。如果一群人没有共同的爱好,就不会买同样的服务或者产品,没有买同样的服务和产品,在话题里面就聊不起来,聊不起来就没有所谓的从众效应。

 

2、结构

 

有了共同的爱好是不是够了呢?你还必须要一个结构,简单理解就是群规。在群里面,要么是金字塔型的,有一个人高高在上,做精神领袖,然后各位做他各个小群的分群主;要么是环形结构,群里很多灵魂人物,经常给你一些有深度的东西,但是在环形结构里面,大家的专业要不一样,每个人都有别人可能用得着的东西。

 

3、输出

 

我建立了一个小的结构,这个结构里面每个人都有才。一个社群之所以做下来,是一帮人在一起,不断地创造对自己和别人有价值的东西。你可以写高质量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你可以出一些有价值的课程,你可以在一起写一本书,你也可以在线下策划一个讲座、搞一个活动,统统都是输出。

 

4、运营

 

想要有输出,你要想办法做运营。你要想让别人做到,得有人做管理,有人下任务,有人发通知,有人做监督,有人要示范。

 

四、如何提高社群的生存质量?建立节点之间的链接度、活跃度和势能差,让社群活跃起来。

 


首先,建立节点的链接度;六度空间理论说:世界上的两个人,最多通过六次关系就可以连接,但是它没有告诉你,这些人90%是通过一个人连接到的。

 

第二,通过活动提高活跃度;在社群运营里面,你们要设计高维度的活动。很多人仅仅找了一个嘉宾来分享,分享完了,接下来的维度怎么增加?我不断告诉大家,你可以做作业、做分享,你做完分享,是不是很多人愿意跟你加好友?这是不是又增加群交叉连接的维度?

 

第三,形成不同的势能;我发现优秀的小伙伴,让这些人成为不同圈子有能量的人。如果在社群里面有不同的才华小伙伴,把他丢进去,就会形成不同势能。

 

五、如何让用户不会离社群而去?继续打磨产品、打造亚文化、品牌化、线下化,总之:人性化。

 

继续把我的产品做好;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定义“让人有尖叫感的产品”。我是做教育的,我的标准很简单,如果你跟我学了,你愿意主动地交作业,这就是“有尖叫感的好产品”。

搞亚文化;你们都是一个社群的人了,怎么证明你?我现在发现现在有个东西非常非常有效,叫“表情包”。我认为,未来表情包设计师将是做新媒体营销非常重要的岗位。一旦这个社群里面培养出牛人,就给他做表情包。

 

第三,把网上运营的活动品牌化;如果一个品牌没有持续化的沉淀,形成追随效应。


第四,做线下分享会。这个世界上我们要学的根本不是网络营销,而是尊重人跟人之间社交方面真正的情感联系。要研究的不是网络,而是人性。


谢晶:看一个社群好不好,首要看什么?


谢晶,青年茶人计划O2O文化社区创始发起人,微社力社群联盟核心成员、中国实战电商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社群研究院顾问、中华茶人联谊会青年茶人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专栏撰稿人

 

一、社群的活力

 

我认为,社群是基于人共性行为不稳定的状态而移动互联就是一种共性的行为。我们共同听了一场这样的分享,在这个共性行为上产生了移动和互联,也就是发生了链接。今天这个时代,人和人之间的信息是没有壁垒的,大家可以不用来到这里,就可以找到我和在座几位老师,链接和短路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共识。

 

二、社群的价值

 

我认为,社群的最终状态或者说目的是达成共识,而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个体的社交,这种社交在发生链接、实现短路之后,实现资源的共享,如购买关系、购买行为、供需关系,这也是资源的共享。社区为社群营造了一种共生的生态。我认为我们在精神状态的共识会走向真实物质世界的共生。

 

社群活动的价值,是将空间、内容、人等资源,标签化、碎片化,进行微整合,从而持续产生价值的运营体系。发现稳定的聚焦人群,找到市场,这是“社群活动”带来的价值。

 

三、社群的商业模式

 

我非常认同的一点是,社群本身是没有商业模式的,它给一切商业模式实现价值的机会。

我们的第一个启发是:一个个体可以通过线上的资源配置和线下的运营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它实现价值的起点在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to(面向谁)。资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运营资源的规则。

 

第二个启发是价值实现遵循最短路径,能线上到线上的,一定不到线下,能线下见一次面就搞定的,就一定没有直销这个环节,最后它是资源的全转化。所以我们理解的O2O,是资源运营价值转化的最短路径。

 

第三个启发是每一个个体找到自己所能转化、所能实现价值的最大程度和最短路径,是我们要营造的O2O社群生态,所以我理解的O2O是One to One,从一个到另一个。

 

四、活动运营的内容

 

在社群当中,谁以茶会友并不重要,你可以有场地,也可以没有;你可以是茶馆或者会所的老板,也可以只是一个喜欢社交的人,但你们之间彼此独立,这是社群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每个个体彼此独立,在共识的前提下互赢

 

我们所有合作的前提是我们可以不合作,我们进入了一种非合作博弈的状态。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按照共识的规则来运营活动实现价值。很简单,就是在线上聚集资源,共享、配置场地、内容、渠道,然后在线下空间里通过运营活动获利,再然后这种运营会细分出一些资源,它会再次返回到线上,实现一个闭环,持续、循环地来运营。

季烨:社群时代,敢于做第一、甘于做之一


社群书院联合发起人、社群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惠量文化创始人、08年奥运火炬手、办公家具独家供应商、曾任世界500强Staples(中国)副总裁、奥运事业部总经理

 

一、人,就是移动的互联网

 

我们彼此主动积极地移动互联,其结果是形成网络。移动互联网遵循的是生命规则,思想的近亲会抹杀创新,一旦共识度越高、传统思维模式越强,它的创新能力会递减。“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个和尚不一定念得最好,但他会从远方带来的是你没有听过的经,让你产生思考,价值更高。

 

二、自组织&幂律:从中心到去中心

 


自组织的对立面是“他组织”,是由外部指定,可以统一协调的组织形态,而自组织是非线性的、个体独立的、基于个体价值意愿而产生关系的结构,就像一群孩子在一起,孩子有行动能力,但是一个孩子想当中心,是很困难的。

 

自组织的价值在哪儿?我的理解是就是它的非线性、去中心化、失控。“失控”不是说不听话,而是说不可以控,你也控制不了,它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它是一切的可能性。自组织的特性是从无序到有序、由粗糙到细腻的自我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由任何外部力量来控制的,而是它自己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涌现出某几个发展最好的强节点,找到这个强节点后,效率会很高。

 

三、社群时代,个体崛起

 

接下来说一下0成本和个体崛起。以前做事一定要有成本,但现在我们可以用零成本的方式来运营。社群的定义,是领域内发生作用的一切社会关系:行为规范、持续的互动关系。

 

此刻的“社群”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自组织状态的社群。当下的“社群”,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动词,理解成“移动互联”,而不是“互联网络”。

 

我们说社群时代来临了。移动互联网是个巨大的自组织,它让很多原有的线性结构都走到了临界点,这就表现为去中心化,也就是原有中心弱化,新的中心出现的一个过程。我更愿意把它表述为“之一化”,每个个体彼此独立,但是都为“之一”。你只有把自己当成“之一”,你的格局才会放得无限大。那么这个时候你的“之一化”就是创业,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想法。这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个体“成群”地崛起。我们不知道哪个人会成为未来的商业大鳄,因为我们都是未知的生命。

 

四、社群领袖:既要立异,又要求同

 

要想当社群领袖,既要立异,又要求同;还要有自己的理想和价值,符合这几个条件才可能当上社群领袖。

 


关于社群领袖有这样一个公式:(先天资本+后天机缘)^ n,其中n是勤奋。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人这一生可以做三件事:做学问(靠天分)、做事功(靠机缘)、做道德(做自己),但在这里面,n是最重要的。我研究“微观经济学”,研究各种理论,后来有一个感悟,那就是创业从0到1不可怕,无非就是熟能生巧,想挣钱就需要勤劳致富,如果你笨,就要知道勤能补拙。

 

接下来分享一下我的互联网思想。我的经历告诉我,要敢于做第一、甘于做之一,充分把自己“之一化”,甚至去品牌化。你的东西越被抄袭,说明你的东西越有价值。

 

五、社群商业:社群没有商业模式

 

现在,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做产品的,一种是专门做用户的。你做产品,就得搞营销活动;你做用户,也得把人聚在一起。社群没有商业模式,但是它能给商业模式创造机会。社群是基于人的供求行为而自然形成的关系。社群里有两种人,第一种人是我要表达的,我把产品卖给别人,那就是B2C,这个C是community(社区),第二种人是来交流兴趣爱好的,是C2B,我想找老师。

 

那么社群活动背后的价值是什么?人的行为都是由某种需求所驱动的,所以我们看到人的行为的时候,就能找到他们的价值,可以发现市场、转化价值。

私董会第一人何永平: 80%经验成为你向外沟通的障碍

 

“私董会狂人”何永平,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首批私人董事会教练,2014年在9个月里组织和主持了百余场私董会,主持场数到目前为止无人超越

 

一、新时代学习方式:共创集体智慧,跳出思维局限


我跟一个朋友交流,我们出去还有什么可牛的?就算两个人信息一样多,我们80%的信息是经验,我可能70%是经验,还剩下一点学习能力,比一般同龄人增加10%的新学习信息,所以30%是属于新的,但是你想一想,在这个时代,70%的经验对未来有价值的部分大概有多少?从我的体会来讲几乎是零,有些不但是零,可能还是负的,那些没用的经验成为你跟别人沟通的障碍,成为你学习的障碍。

 

我们今天要怎么学习?上课的话,都是别人讲给你们听的东西,现在是自己己要怎么做?我们向自己怎么学习?向自己的内在学习。

 

我们设计产品的时候要有用户思维,但是我们往往忘记这一点:我们都会假设成,我喜欢的,别人都会喜欢。“私董会”上有一句话:愿景是揭露出来的,只不过我们没有跟它连接,我们跟它连接了以后,它本来就在那里。

 

二、连接力


我们以前都讲领导力,领导力很重要的是影响力,现在我们可能更需要的是连接力。把你们所有的学习成果、心得体会都用互联网的方式去传播,传播的过程当中,你们会发现互联网的底层是什么?数据!数据让我们所有的人发生了链接,这个链接是数据的连接。

 

大家有参加U理论的学习吗?这里讲了三个层次的连接:

 

第一,头脑的连接: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语言、价值观、判断;


第二,情感的连接:这个部分就是智商的部分,我们跟一个人聊,很聊得来,感觉他的东西可以引起我的共鸣,他讲的我听到过,一听也懂。到了这个部分的连接相当于知识层面、认知层面的接纳。尽管你讲的话我不喜欢,但是人我还是蛮喜欢的。


第三,精神的连接。

 

外滩私董会创始人宋岩:私董会有三个屁股不好摸

 

宋岩,外滩董事会的创始人

 

一、社群的形态

 

我分享下“私董会”这个企业家社群的形态,它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屁股形容:老虎屁股摸不得、狮子屁股坐不住、大象屁股踢不动。

 

1、老虎屁股摸不得:

 

早期创业的企业家都自我意识非常强,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事业提升到一个阶段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极具个性,所以他们聚在一起相互学习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矛盾和摩擦。

 

2猴子屁股坐不住:

 

我们在开私董会会时,发现有些企业家在习惯长时间忙碌工作的状态后,很难放下事情专注在一个点上。一开始企业家来参与小组的时候,心态都很燥,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下子把很多行业推动起来,很多企业家的心理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

 

3、大象屁股踢不动:

 

举个例子,有些企业家来参加私董会活动时,会带着很多企业家的不良习气,会接受建议,但不会去调整。这其实是人活到一个阶段后,思维和行为很难进行改变的情况。但在十几个人的小组中,“改变”形成了一种气氛,大家相互推动,企业家也因此彼此影响,从而发生实质变化。

 

二、传统三角法则

 


传统私董会的三角法则是在信任的基础上相互挑战,更确切地说,是基于关心目的的交锋。在原来的商业环境中,大家非常不愿意分享,多数人都是闷声发大财,无法敞开去分享,而且会有担心资源被占用等方面的顾忌。但我发现,智慧的分享是:丢进来的越多,拿回去的也越多,从而形成智慧生发的状态。通过大家的讨论,灵感越来越多。


早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松散的,后期以教练为中心,但慢慢我发现,其实小组没有教练,演化成了多中心化、相互连接的方式,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一套优势,他们自己各自转动起来了。

 

三、外滩三角法则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机构在变化,大部门划分为小单位,形成多边协作、相互连通的关系,这是人类组织结构发生的趋势。这时候,传统的三角法则已经失效了,我们必须重新建立一套新的价值标准:外滩三角法则。它是以平等为核心,企业家之间把不同领域做的事情进行交互分享,跨界分享,并且追求实效至上,以直接戳中问题为核心。另外,终极目的也从传统里的“成长”,改成了“丰盛”,让大家活出自己,全面绽放。


苟忠伟:正和岛的企业家社群是怎么做起来的


现任正和岛产品运营负责人,曾带领阿里巴巴渠道公司创下645单的业绩,成为阿里巴巴全国渠道第一名,超越第二名300余单


做社群,我自己有一些收获,但对每一位来讲,要清楚的是,它的价值在哪里,我如果做自己的社群,我能收获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产品经理,把自己当成一个品牌,当成最真实的产品去运营。

 

一、我的运营四部曲


1、运营1.0版本

 

很多事情都有需要运营的过程,那我们是怎么做的呢?一开始是一对一拜访,深入拜访,跟企业家聊。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件事是:每个人身上都藏着无穷的力量和财产。

 

我自己心里觉得我未来和企业家们一样有无限可能性。所以企业家只要把信息越充分告诉我,我以后才能做更好的服务,只要把越多的信息告诉社群,就可能会得到越多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走近企业家,当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每一次拜访我就会充满自信。因为你都在阅读别人的人生,在别人的人生中修炼自己。

 

2、运营2.0版本

 

当你去拓展自己的软实力的时候,你就会不断有方向。你知道自己在长本事。在这个过程中,就是2.0的时候,我基本上可以和大家成为朋友。在这里有一个成为朋友的条件是:你本身真诚,这关系到你的为人情况。另外一个是除了平台的价值还有个人的价值,你去和他们交流互称朋友。

 

3、运营3.0版本

 

3.0阶段的时候,我和每一个人都有交流,背后都有他们的数据,就可以去判断谁和谁去匹配。我把我自己通过搜集的信息,去判断谁和谁在一起能够创造价值,然后让他们在一起。

 

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把这些人连接起来,但是谁来,我是有安排的。在逐步做这些事的过程中,我会发现不断去加强关系的时候,彼此之间不断开始互相认识,而且大家对你的信任感越来越强,觉得我去推荐的基本上都靠谱。


4、运营4.0版本

 

搭建起来之后,我去做四川之外的外部优秀人士的引荐,对方的优秀点在哪?数据该如何匹配?该怎么发生链接?然后再把他们引荐到这里,所以很多优秀嘉宾会来到四川。在引荐之前我就已经做了工作,比如,我会提前做好工作,告诉哪几个人和你是匹配的,你可以和他们发生链接。

 

二、确信自己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最大的收获,也是我心里认为未来做社群运营中最重要的一点:“每个人心中都要有自信,你要确信会为他人带来价值,你确信五年之后会成为不可思议的人,你就会更有效地去分享信息,去链接他人。”

 

万能的大熊:风口来了,世界碎了,社群来收拾


万能的大熊(宗宁),知名自媒体人、微营销第一社群大熊会创始人,与白鸦、青龙老贼并称微电商三杰,新浪微博2015年科技观察&电商领域双料十大最有影响力大V

 

一、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社交的方式,从而带来新的生意机会。

 

首先,用户获取信息方式和习惯的变化;为什么互联网广播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开车的人越来越多,会听收音机,它是一个可以同时进行的媒体方式。人的注意力转移了, 商业价值也在转移。

 

社交方式发生变化;移动互联网让每个人的社交从数量和频率上都呈爆炸式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交的意义超过了产品。

 

都有哪些新机会呢?智能手机、App、手游、自媒体、社群、微商、O2O、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就连支付宝都带来“生活圈”的新机会。

 

移动互联网是一场彻底性的颠覆,所有的风口都和它有关,因为它改变了信息传递和分享的模式。那些面对风口一开始怀疑的、觉得不能赚钱的,等发现真能赚钱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支付宝可能会变成一个方向,它的问题在于它不是一个社交工具,用户打开支付宝的频次比较低。好处是用的人比较少,信息比较少,我们认为会存在红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在支付宝好友会做类似电商的推荐,我们希望能发现机遇,在风口起来的时候抢到一些红利。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时代消失了,小众和社群崛起,人成为信息传递的一部分,渠道、团队、产品都在纷纷碎片化,流量越来越难找。

 


大众品牌消失,说明不存在大众了,全部都是小众。知名的、有价值的品牌,都出现在智能手机之前,包括宝洁、可口可乐,都是老品牌,过去它们通过针对大众的打法,建立了品牌形象,但进入新时代之后,这些品牌优势在下降。不过,新品牌的优势并没有建立起来,也没有很巨大的品牌出现,起码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差很多。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在瓦解所有的品牌和渠道,整个社会处在变革之中。

 

社群的价值在哪里?在于我们把碎片收拾起来,把人圈住,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一款互联网产品,很难跟BAT竞争,但如果我把3、400人放在教室里面,做一些产品和服务的推广,你会发现BAT就没办法跟我们竞争。这就是价值,把碎片化收拾起来了,它可能不会很大,但是足以养活你了。渠道、团队、产品都在持续碎片化。

 

三、面对碎片化的环境,有号召力的新媒体、社群、意见领袖,将形成新的流量入口,而微博可能正在成为一个不错的销货平台。

 


要做社群,首先要有号召力。这里面提两种:一种是新媒体,包括传统媒体、段子手、行业大号;一种是意见领袖,比如马云、马化腾是商业领袖,是大V。大家终于发现一个在微博上可以做大生意的模式。一旦到了这种量级,证明这个模式是跑得通的,它不是一个偶发现象,是一个商业模式

 

社群经济不要贪大,做精做深,重点在于互助和价值共享。罗辑思维是粉丝经济。

如果你想做一个社群的话,还是要着眼于怎么把社群做得小一点,然后把它的目标和趋向做得更加精准、垂直一点,为大家提供更多价值。

 

四、管理社群的组织形式包括:集中管理、分群管理、自治管理、不管理,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赚钱。

 


社群分为集中管理、分群管理、自治管理、不管理。

 

我们推崇“集中管理”,罗辑思维的会员太多了,就要“分群管理”;但是分群之后,你会发现特别难管理,因为找不到核心人物。很多社群没有一个领袖,大家不会有特别深的交往,因为我们全是基于活动的,并不是基于分享,最后形成“自治管理”。

 

当价值不断注入、管理不断规范,社群就能够不断持续下去,并形成骨干和深度成员,互相抱团。

 

为什么你的社群做不起来?因为你没有号召力。社群为什么无法持续?因为缺乏价值注入。你要想搞好社群,第一,骨干要不断地输入价值和资源,不管有形还是无形的;第二,具备完整的平台运行体系,要严格管理,如果不管理的话,也是很难持续的。


PS:以上笔记均源自笔记侠在社群领袖创业营二期、Group+、 邻客商学院、插坐学院合作的笔记摘要。


想看更多春节系列知识红包,点击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思维·精华导览(一)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思维·精华导览(二)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思维·精华导览(三)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思维·精华导览(四)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思维·精华导览(五)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方法·精华导览(一)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方法·精华导览(二)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人工智能·精华导览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大数据·精华导览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组织管理·精华导览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创业法律·精华导览(一)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创业法律·精华导览(二)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投资·精华导览(一)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投资·精华导览(二)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自媒体运营·精华导览(一)

想看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上,点击阅读原文



打赏不归笔记侠,归笔记达人,代谢



点击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李善友傅盛余晨龚焱徐新阎焱程维张小龙张一鸣俞敏洪李丰蔡文胜段永朝罗振宇罗胖罗振宇2吴晓波吴伯凡宗毅熊俊吴声秋叶伊光旭李欣频王东岳...

回复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KK丨克莱·舍基丨周鸿祎|张邦鑫丨季琦|刘德|雕爷|王信文|齐俊元|凯兹|赵迎光|行动派琦琦丨张怡筠......

互联网笔记合作伙伴

混沌研习社|创业邦|领英中国|36氪|中欧商业在线|中欧战略系|黑马会|复旦大学哲学课堂|李欣频私塾课|互联网大篷车|行动派|中关村国际创业节|福建省互联网年会|俺来也青春创业营|葡萄创投|碳九学社|广州创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